世界那么大,你去看了吗?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4:35    点击次数:156

2015年4月,郑州市一所中学,女老师顾少强的一张辞职信,火遍了全国,她突然向学校辞职,理由是“世界那么大,我想去看看”。

这个辞职信之所以出名,是因为它说出了很多年青人的心声,当我们像笼鸟一样被困在笼中,看着窗外广阔辽远的世界,没有一个人不想飞出去看看,飞上枝头,穿过丛林,越过山丘,翱翔于天地之间,可更多的人,也只能这样想想,低头看看手头的工作,想一想等着奶粉钱的孩子,摸一摸并不饱满的腰包,再回头看一看觊觎你位置的同事,于是咬一咬牙,暗暗把那颗飘荡的心收回来,继续做自己的牛马,心里也许还暗自庆幸,就这样有编制的牛马,是多少人梦寐以求,求而不得的船票,上了船,等于躲进了一间吃喝不愁的“郿坞”(守此足以毕老)。

于是大家在佩服顾老师勇气之余,还不忘加一句,还是太年轻,不知道社会险恶,等撞几次南墙,就知道出去看世界的代价是多大。

事实果然不出所料,一派天真的郭老师,带着11000块钱,准备周游世界,他刚走到成都,就停了下来,因为他遇到了一个能让她驻足的人,她觉得那里,就是最好的世界,她找到了她的世界,不必再去看别的世界。

“一人一世界,一树一菩提”,他们结婚了,生子了,并在成都开了一间民宿。转眼间,十多年过去了,民宿因经营不善而倒闭,并欠了60多万负债,他们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,她和孩子又回到了郑州老家,在一家民办机构当心理老师,她还是老师,可是这次没有了编制,有人还强调说,她当初的学校可是河南省教育厅的重点中学。

于是议论来了,不听老人言,吃亏在眼前。

是的,从这个角度来看,顾老师的经历会给人得出这样的结论,放弃稳定的工作,选择前途未卜的生活,本身就是对残酷现实的低估。可是从另外一个方面看,一个年轻人,面对一眼望到头的生活,一眼万年,一成不变,难道不是对生命的浪费吗?

生命中缺少色彩,缺少峰回路转的惊喜,也很难说是度过了精彩的一生。

记得《明朝那些事儿》最后的终章,写了徐霞客,是以徐霞客的故事结尾的,作者的用意,再明显不过,所谓的千秋帝业,所谓的建功立业,所谓的官场争斗,所谓的名垂青史,都不如徐霞客一生,不依附科举,不追求功名,以“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”,为人生追求。

成功是什么?就是用自己热爱的方式去度过一生。

顾老师如果不去外面的世界看,她就不会经历婚姻的失败?就不会投资受挫?就能保一生无忧?其实这都是不一定的。

我们这个社会的问题,不在于年轻人选择了不一样的人生,而在于社会给予年轻人的选择太少了,顾老师现象,不在于她太敢于冒险,而在于这个社会给予冒险者的选择太少。

千军万马去考公,去卷,是因为,能通过别的途径,实现人生价值的路都被堵死了。如果能如改革开放初那样,人人下海,都能捞到鱼,没人愿意排着队,去领那一罐放久的鲱鱼罐头。

社会有活力,是要让每个人有多重选择的可能性,而不管哪种选择,都不会让他陷于匮乏,有能力的,可以“海阔任鱼跃”,能力小的,也不至于拍死在沙滩上。

“能兜底,敢打拼”,才是一个社会健康发展的保障,如果只有考公才有保障,提供1亿个编制,都不够人们抢的,再说,社会不鼓励创造价值,不创造价值的岗位,能维持多久?

米赛斯说,如果计划管制可行的话,撒哈拉沙漠的沙子都会稀缺。

我们不要嘲笑顾老师的幼稚,我们要审视的,是这个社会的问题,并且改变它,这不是幼稚,是让我们的孩子都有更多的选择。人活着,总得改变点什么,不然,我们的子孙,会怎么看待我们这一代人,你走后,那一碗冷猪肉,人家也不愿意祭奠给你。

更多好文,关注作者公众号 苏格拉高

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